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特色专业



友情链接

特色专业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专业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其症状复杂以及疗程一般较长。至今,现代医学研究尚未完全揭示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公认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机械压迫学说、颈椎不稳学说和血液循环学说,起始因素为椎间盘的退变。在该病的病因病机上,历代医家发表了众多论述。如戴元礼在《证治要诀》曰:“人多有挫闪,及久坐并失枕,而致项强不可转移者,皆由肾虚不能升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认为项强在外与外伤有关,在内与肝肾不足有关。《济生方·痹》谓:“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指出项痹起于风寒湿。熊昌源教授以中医理论为纲,总结个人诊治经验,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为外感风寒湿邪,素有肝肾亏虚,内忧外患,日久筋失濡养、气血不和,以致痰瘀阻络、筋骨失和,发为项痹。颈椎病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在各年龄段都较易发生,多因久坐或姿势不当,出现劳损而退变,外感风寒湿邪而引发。颈椎病在中医归属于“项痹”“痿证”“头痛”“眩晕”等。中医经典古籍中多有论述。《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曰:“挫枕项强,不能回顾。”《素问玄机原病式》云:“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颈部僵硬疼痛、手足痿软无力、头晕伴走路无力等均为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可见,本病的病因复杂,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1)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为其本

《素问·痹论》中记载:“骨痹不己…内舍于肾;筋痹不己…内舍于肝”。中医常言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杂病源流犀烛》云:“筋急之源,由血脉不荣于筋之故也”。随着年龄增长,常出现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劳累后更易出现气血紊乱、经脉痹阻,而引起颈部活动不利。此外,急慢性损伤也常常引起肝肾亏虚,出现关节错位或退变,引起颈部失稳,发为项痹。

(2)风、寒、湿邪为其标

《杂病源流犀烛》云:“凡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受风寒湿邪。”项痹常因外感风寒湿邪而引发。在临床中不乏有患者症状明显,而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异常,细寻其因常发现其有风寒湿邪外感史。熊昌源教授提出:颈部本身可能已经有退变的基础,但又受到了风寒湿等外邪的影响,导致局部气血循环受阻,颈部筋脉失于濡养,颈部软组织失稳,加之血管痉挛,从而引发颈椎病。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具有上窜的特性。位于督脉上部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处的颈椎就更易受风邪侵袭,出现头颈部疼痛、头晕等症。寒为万病之源,寒邪收引凝滞,减缓水液代谢,影响气血运行,使水湿痰饮停聚,气血瘀滞经脉,引起颈部经脉痹阻,出现肿痛。《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故卒然而痛。”湿性重浊黏滞,颈部受其侵袭,出现酸胀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痉项强,皆属于湿……项似拔。”因此,颈部外感风寒湿邪,便生此病。

(3)久则气血紊乱、痰瘀互结

熊昌源教授认为颈椎病往往由于平日的劳损和过度劳累,导致颈部经络受损,气血流通受阻,进一步加重经脉痹阻。因此在颈椎病的致病过程中需要重视气和血之间的辨证关系,血气不和,遂生百病。颈椎病患者日久可出现因气病及血致使血虚、血瘀;或血病及气致使气虚、气滞;或气血均病、虚实夹杂,初实久虚。气血失和,则易出现肢体活动不利、疼痛、头晕等症,久病入络,迁延难愈。熊昌源教授提出血瘀也是影响颈椎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气滞、血虚、寒凝均可致瘀。本病为慢性病,病程较长,久病引起气血运行紊乱,痰湿水饮内停,经脉失于濡养,出现手麻、头晕等症状;痰瘀阻滞经络,经脉痹阻而疼痛。

上一篇:骨性关节炎

下一篇:没有了


X 关闭
预约挂号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