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通常由于椎间盘组织的退变以及内外力的作用导致后纵韧带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根充血、水肿,周围炎症介质聚集,进而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相关症状表现。虽然古代文献中没有确切记载,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踝厥”、“痹证”、“腿股风”、“腰痛连膝”等范畴。流行病学表明,腰腿痛发病率高达90%,许多患者有外伤、受凉或劳损等病史,多见于青壮年,且女性较少发病。因此,腰腿痛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熊昌源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辨证施治,认为腰腿痛的发生常常涉及虚实内外四个方面,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瘀、湿、痰三者。总病机为阴阳气血失调,导致气血失和,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外感风寒湿邪或不慎外伤,致使痰瘀互结、经脉痹阻,不通则痛;劳累劳损或久病体虚,筋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针对腰腿痛患者,三种病理因素常常共同作用,痰瘀互结,聚于腰部;湿为阴邪,易伤阳气,经脉痹阻,气机升降不利,最终形成虚实夹杂的病证。因此,治疗以标本兼治为纲,扶正祛邪,补益虚损同时化痰祛湿散瘀。研究表明,腰腿痛是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神经根受到外在的机械压迫,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使微血管循环障碍、炎症介质堆积、疼痛因子刺激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