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典型案例



友情链接

典型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肩关节脱位

患者张某、男、43岁


患者自诉半小时前踢球是不慎摔伤,左肩疼痛,活动受限。查体:左肩关节肿胀,可见少许淡红色淤斑,搭肩实验(+)。于我院急诊拍片示:左肱骨头脱位,未伴骨折。诊断:左肩关节脱位。采用外展外旋复位法:让手臂肘部弯曲,之后缓慢使手臂向着远离身体的方向旋转。复位后上肢悬吊带固定患肢体,早期:消淤膏局部外敷;脱位早期,气滞血瘀必是其主要病机,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当归15g 熟地15g 川芎15g 白芍15g 桃仁15g 红花15g 延胡索10g 枳壳10g。


二诊:患者脱位后1周复查,自诉肩部疼痛症状缓解,左肩局部可见明显青紫淤斑。拍片显示肱骨头位置良好。嘱患者继续悬吊的固定患肢,加强肘部及腕部功能锻炼。目前患者以淤血积聚为主,在桃红四物汤主方上加用活血祛瘀药物。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当归15g 熟地15g 川芎15g 白芍15g 桃仁15g 红花15g 水蛭8g 莪术10g。


三诊:患者脱位后4周复查,自诉肩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左肩局部未见明显青紫淤斑。拍片显示肱骨头位置良好。指导患者行左肩功能康复锻炼,避免粘连性冻结肩的发生。


【按】:肩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约占全身大关节脱位的50%,常见于严重暴力或外伤之后,亦可见于韧带及关节囊松弛的老年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为疼痛及关节畸形伴活动受限,也可合并其他软组织损伤,故而治疗应以缓解疼痛和及时复位为原则。在临床工作中,肩关节的前下方的脱位比较常见。这是因为肩关节前方有盂肱韧带,上方有喙肱韧带加强,同时后方后关节囊及肩袖包裹,肱骨头不易发生向后脱位,肱肩关节的下方无韧带保护,是最薄弱的位置,肱骨头容易由此脱出。对于肩关节脱位就诊的患者,我们应该详细的完善其影像学的检查,除了常规的X光片以外,还要加做CT,部分患者需要做核磁明确诊断。临床上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种类繁多。其中拔伸托入法、手牵足蹬法、椅背复位法,这三种方法为我国中医学中常用的肩关节脱位复位手法,其效果确切。①拔伸托入法需三人合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肩外侧,以双手拇指压住患者肩峰,其余手指于患侧腋窝内托住肱骨干。助手站于患者健侧肩后,双手斜行环抱的方式固定患肩。同时,另一位助手握住患侧肘部,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部外展外旋患肢,并由轻而重的向外下方缓缓拔伸牵引,此时术者插入患者腋窝的手将肱骨头向外上方勾托,第二名助手逐渐将患肢内收内旋,直至肱骨头回纳于肩关节。②手牵足蹬法是肩关节脱位的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效果也最为明显。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则站在患者的侧位,首先双手握住患肢手腕,然后用足跟抵住患肢腋窝,并予以作为支点,外展肩关节的同时持续牵引患肢,最后内收上臂,并用足跟向外挤推肱骨头即可复位。此方法存在引发肱骨近端骨折的风险。③椅背复位。此方法要求患者横坐在椅子上,使椅背在患肢的腋下。应用杠杆作用的原理,通过对患肢的牵引及肱骨头的旋转,最后使肩关节复位。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以外,通过临床总结,为同时满足保障患者疗效、减轻患者复位时的痛苦和降低医源性损伤三点要求。熊昌源采用外展外旋复位法,此方法可由一人完成。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将患肢屈肘并外展90°,逐渐外旋肩部,多数患者可自行复位,此方法不会有明显的肱骨头入臼感,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可大大降低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熊昌源教授对于这样的患者认为早期需完善CT及MRI检查,明确有无肩袖撕裂或关节盂唇损伤,以及肱骨头有无骨性缺损。脱位早期气滞血瘀依旧是其主要病理变化,其淤血堵塞严重,阻碍气机,所以治疗应以血为先,祛瘀重于行气,多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为桃仁、红花、牛膝、柴胡、川芎、当归、瓜蒌根、赤芍、三七、木香等。除了内服外早期使用冰敷治疗,后使用消瘀膏局部外敷,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淤血积聚,则多可选用桃仁、赤芍、莪术、水蛭、土鳖虫等,患者肩关节需要固定4周,为减少关节僵硬。无论年龄,患者都应在固定期间进行轻柔的摆动练习,以维持运动能力并降低冻结肩的风险。

上一篇:踝关节脱位

下一篇:桡骨小头半脱位


X 关闭
预约挂号操作流程